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坚持“领导支持、政策扶持、培训推动、平台带动、典型打动”的20字方针,不断加强对创业者的服务和帮扶,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构建了以6个创业孵化园区为支点、14条商业街为杠杆、12个见习基地为力点的促进创业新格局,吸纳7500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万人。淄川区也成为山东省创业型城市试点区。
政策“敲”开创业门
情牵百姓多思谋,心系民瘼有良策。淄川区委、区政府对创业工作持全力支持态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降低创业准入门槛,对创业者实行能放则放、能宽则宽,对创业人员大开绿灯,给予更宽的、无障碍的政策,让更多的创业者当“小老板”,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资金是创业者首当其冲的一道坎,政府对此责无旁贷。淄川区为解决创业者创业启动资金问题,成立了“淄川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把创业优惠政策贷款人群从原来单纯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展至失地农民、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五大类群体,同时缩短了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时间,贷款额度也由5万元提高至每人10万元。近年来累计为136名创业人员办理小额贷款1196万元,贴息37万元,扶持创业项目62个。
培训“激活”创业欲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创业者成功创业,做大做强事业,淄川区从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两个方面入手,及时为创业者“充电”。成立了“淄川区创业指导中心”,组建25人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提供政策咨询、小额贷款、创业知识、工商登记等为一体的“一体龙”服务,进行创业门诊、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
“是创业培训给了我知识与经验,我才走上了创业的路……”说起创业培训,女大学生黄静一直心存感激。黄静从山东大学临床专业毕业后,在医院当过医生、在学校当过教员,当看到社会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养老护理员时,她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萌动了要创办一所“以医带养医养结合”的新型社会养老机构的想法。但由于专业知识有限,通过培训,使她豁然开朗,通过多方努力,去年5月,在龙泉镇麓村原小学的基础上投资40多万元进行改建,创办了康寿老年公寓。
和黄静一样,该区有不少人参加了培训,并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据了解,淄川区专门成立培训超市,对所有有创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复员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进行创业培训。培训专业涉及SYB、GYB创业培训、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市场营销、计算机操作、美容、汽车检测与维修、物业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培训提升各类人群创业及就业技能。近年来,淄川区人社部门免费培训各类人员24550人,培训后就业率达85%,创业成功率达72%。
服务“推动”全民创业
为形成工作合力,淄川区创新建立人社、团委、妇联、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实行联合办公的创业指导服务区,举办“创业指导洽谈会”,创业指导师现场为参会者提供就业和创业指导,实行一对一服务,宣传国家相关小额贷款、各项补贴和税费减免等政策信息,满足了求职者的需求。建立镇、街道人社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上门服务。
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淄川区中威数码广场三楼设置了大学生创业柜台100个,免收1年柜台租赁等各项费用;淄川服装城上海商厦、针织大世界、小商品城电子大世界等商场也分别开辟失业职工创业摊位,对摊位进行优惠,每年帮助1000名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同时,为充分调动创业人员的积极性,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淄川区先后投入87.5万元对创业者和创业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开展巾帼创业促进活动和淄川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新农村建设青年标兵等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录制宣传片,编辑《创业之路》书籍、电子书,举办创业事迹图片展,大张旗鼓宣传创业典型,以典型带动全民创业,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新华网山东频道 闫盛霆 耿芹 张赵明) |